試著體會當下的不愉悅感,面對失敗帶來的負向感受,以及身體呈現出來的沉重感,了解自己在經歷挫折時,身體以及心理的真實反應,越是了解,越容易從裡面掙脫。
身體的沉重往往會加重精神上的負擔,以及無限擴大思緒的黑暗面;精神上的負向迴圈,也會加重身體上的停滯感,兩兩加乘的結果,就會讓自己一直落在停滯以及不爽感。這樣的挫折感,可能來自於生活、也可能來自於工作,但往往無可避免。對於習慣面對挫折的人,往往有一套從挫折中,快速跳脫出來的訣竅:就是處理當下所能處理的事情,而不沉溺於當下的情緒,當察覺到負向情緒出現時,讓可以被解決的工作步驟以及進程更是具體而容易被完成。
我很喜歡《史丹佛大學心理學講義:人生順利的簡單法則》中的一句話。「失誤無法避免,重要的是如何應對。」,從夠從錯誤中學習成長的方法,才是創造更多成功機會的重要基礎。人生的路上總有些痛楚必須承受,在每個歷程中,總會有一塊大石頭狠狠地摔我們一跤,可能會是抱持的原有心態、可能是僵固已久的概念、可能是無視早已呈現的苗頭、這些種種都是一種警示,而我們卻無知無覺,直到現實跟社會用摔個大跟頭與疼痛感,教會我們甚麼才是現實與人生。
一開始的挫折,我們會落入自責感或者是怪罪他人,這都是我們自然而然會產生的心理機制,但是不管過度自責或是推卸責任於他人,都無助於事情的解決以及情況的改善。只有能夠直面分析,這根源中各個面向,找到核心苗頭,才能夠漸入佳境。足夠了解自己是甚麼樣的個性,才能夠針對自己的個性做出適當的調整,對應出最適合的方案。「與其說管理時間,更像是在管理自己的個性」,作者所採用的「高生產力延後作業」將怕麻煩轉變成完成任務的動力,對我來講更是能夠體會,預先準備的效果,往往沒有壓縮時間得來的效果好,但當然這不一定適用於每個人。
這本書共分為六個章節:
一、成功不是天注定
二、構築無往不利的人際關係
三、心累了,怎麼辦?
四、如何處理負能量?
五、壓力的光明面
六、培養讓人忍不住追隨的領導力
裡面的每個章節都值得好好閱讀,淺顯易懂且句句都容易打動自己,尤其是在面對挫折的當下時,這本文字易讀又內容深刻的體會,特別符合閱讀,當對自己沒自信、對自己產生懷疑、當覺得挫折、或是心情覺得有點沉重時,這本書明確而簡單的方法,可以調整目前的心態。讓我們面對焦慮、不虞時,其實更期望別人可以告訴我們可以怎麼進行下一步,與其鑽牛角尖,不如透過書籍找到一個可以開始的錨定點,一句話、一個引子都好,讓情緒能夠被沉澱、讓思緒可以被附著,透過一個起點,再重新開始思索,都有極其幫助性。